丰富人力资源,构筑发展优势(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5-11-21 10:23
尹双红改变了人才工作机制,点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帮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开创了人尽其才、人人团结、奋发发展的光明局面。只需一张照片,秒级打造立体逼真的3D模型;只需与人工智能对话即可记录症状和病史,创建健康档案;集指挥、投送、救援、保障于一体的特种车辆移动指挥系统……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新应用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创新的唯一途径就是赢得人们的支持。国外智库报告指出,中国大学培养了全球近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助力国内c 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及其应用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目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2.5亿;技能劳动者总数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R&D总量居世界第一。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将“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列入其中。资源优势明显 人力资本不仅在于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还在于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不断完善。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关键。 “十五五”建议多次提到“人才”二字。它不仅使sp在“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发展”的特殊安排的同时,还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转变人才工作机制,消除教育、技术、人才的良性循环,帮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尽其才、众志成城、力争早进的光明局面,必将不断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据“先锋”地位,是培养人才最根本的途径。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和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局d 大学。以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好教育“第一手棋”,才能培养发展新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急需的人才。取决于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现实衔接;还要依靠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人才资源优势的基础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加快推进布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人才使用机制的关键任务。从“嫦娥”、“北斗”、“天宫”等大国重要武器,到人工智能、仿人机器人等产业前沿,再到港珠澳大桥、花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国家战略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走人才自主培养道路,加快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有利于让更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评价是引领人才发展的“指挥棒”。完善高校九老评审改革。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取消不合理的课程“接受或保留”政策中的评估和评价要求。 “十五五”方案提出“以创新能力、质量、成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价、制度评价、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人才工作要有大局观、广阔视野,放宽人才壁垒、减轻人才负担,让人才轻松打拼,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人才的活力和潜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从乡村全面振兴到区域协调发展,从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到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中国有人才施展的广阔舞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的良性循环,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每日人物》(2025年11月20日第05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即时通讯服务信息来源。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