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京报联合举办的《如何随手拍》短视频法视频暨“思政课行走”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童、新京报高级项目经理陈雪瑶主持,中国音乐学院思想政治部副教授李贤岭主持。音乐学院近百名学生参加。这是“传承抗战精神,激发青春力量——首都大学生创意短视频征集展活动”“北京多彩青年文化绽放”行动计划红线高校系列讲座之一。下巴音乐学院师生在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门口合影。采访者提供照片:国印学生以视频为媒介,唱响“新音乐”,弘扬抗战精神。讲座中,陈雪瑶告诉同学们,要从两个方面打破“拍打”的思维,树立“创造主题”的意识:镜头的移动让画面说话,构图让画面更强,光和声音是环境的魔力。随后,在抗战纪念馆和中国音乐学院校史陈列馆的实际场景中,陈雪瑶将引导学生成为“参与者”、“探索者”和“连接者”,运用自己的音乐特长,通过歌曲和视频传达所学所思,在传承和践行传统音乐的同时,开启音乐传播的新方式。反贾亚精神。陈雪瑶以“如何轻松随性拍摄”为学生指导短视频技巧。新京报记者王惠飞拍摄参观抗战博物馆,李显灵教导学生:“‘以死为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温战到底’的英雄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是我们要弘扬的抗战伟大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张天童、李先令理论联系实际,带领学生审视历史。他们向同学们介绍了抗战时期以李玲为代表的音乐工作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还鼓励学生运用新时代的中国音乐。民歌作为家庭和民族的载体在。张天童以抗战时期“民歌社”为主题进行讲座。采访者提供照片:李显灵在抗战纪念馆指导学生。新京报记者 王惠飞 摄 视频征集即将结束,近期还将有两场高校专场活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首都大学生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彰显青春热情,“北京多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传承抗战精神,激发青春力量——大学生创意短视频征集展”于七月。共收到来自十余所高校的近200部短视频作品,征集将于11月底截止。为给首都大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视频创作指导,11月至12月,主办方将举办4场高校短视频创作策略讲座。将邀请视频领域的资深讲师到高校与学生面对面授课,为学生带来实用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首场活动于10月15日下午在北京城市学院举行。近期,两场升学专场活动还将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