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生态强区、文化强区、科技强区,门特沟
发布时间:2025-11-13 09:20
11月12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磨沟沟举行“领导人发布·北京行”系列新闻发布会。门特沟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卢明表示,“十四五”期间,莫凑沟区将紧紧围绕“生态立区、文化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加快转型发展。门特沟区正在成为一个“安慰来者、爱来者、吸引未来者”的“京西福地”。关键词:百花山生态区通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初审。生态是门特沟区发展的底蕴。陆明介绍,过去五年来今年以来,门头沟区持续打赢蓝天、碧水、净土,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3.6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26.3%。圆满完成永定鹤山峡段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持续推进“百泉再现”和生态补水。地下水位连续7年回升,最高点达到近25米,全市地表水断面分析有效率达到100%。 “我们坚持扩大绿地容量、提高绿地质量,实施‘中国园林工程’系列工程,推进图拉德万亩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修复等系列工程,森林覆盖率和林草覆盖率达到d 分别为 48.6% 和 93.9%。陆明表示,门特古区积极服务北京建设国际“生物多样性之都”,成为联合国公约缔约方大会“自然之城”平台。百花山已顺利通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初审。关键词:文化发达区建设国家全区示范区去年,全区旅游收入41.3亿元。门头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吕明介绍,近年来,门特沟区依托“古村、古寺、古道”的历史文脉和十大特色传统文化以及全市最具红色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农林、商贸、体育、科普”联动发展,打造全国全区示范示范区。入选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永定河古运河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京西古道列入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东湖林人民遗址示范利用入选并开放。建设金隅文化创意园,生态烧制玻璃运河回归千年窑火;建设了紫石墨等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妙峰山国家级“民俗研究基地”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均文化设施面积、体育运动场所面积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6.9倍、13.2倍。目前,莫沟沟区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京津冀微度假选择地”、“骑行圣地”。潭王路、妙峰山路入选《中国骑行地图》优质路线,推出南石羊大峡谷、百花山观星度假村。作为文化旅游新地标,“潭柘休闲旅游度假区”晋升为市级名录,将继续打磨“门土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打造“小院玩”的新功能艺术空间。塘沽商圈依托“城市山居”资源和独特的风味调性,演绎“山地版三里屯”、“京西阿南雅”。陆明表示,“住在门头沟的小院里,欣赏壮丽的景色,享受悠闲的时光”已日益成为人们新的慢生活选择。人们拥抱自然,放松身心。 2024年,全区旅游收入将达到41.3亿元,比2019年增长88%。此外,在诗意营造方面,门头沟区构建了“一水系、八渠、主道连百村”的空间格局,成为全国首批“传统别墅逆向保护利用示范区”之一。关键词:“科技强区” 中关村门头沟特色产业园高质量建设 陆明表示,门头沟区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门头沟高附加值产业园发展的人工智能、超高清数视、心血管医疗器械“三大主赛道”,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并实现高端行业的领先。与“十三五”末相比,专家和特种新业务数量增长24倍,目前达到22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5.8%,目前达到55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增长50%,目前有9家。园区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土地平均产出率达到每平方米236亿元,劳动力平均产出率达到334万元。面对“十五五”规划,陆明表示,门特沟区将以“两园一河”联动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城市区位、郊区成本、新区机遇、环境优美、游乐开发发展”五大主要优势,全面打造打造“京西最美门头沟”新形象。新京报记者 曹景瑞 编辑 张树静 校对李丽君